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。
这些河流滋养了一片片灌溉便利的肥沃平川。
石门山与小凌河之间,一条狭窄的河谷地带显现,可直抵锦州城东的小凌河畔。
小凌河堡在明朝时是重要的驿站,两岸交通繁忙,因其河段是摆渡要道,吸引众多船家聚集,形成营地。
如今,营地已被清军占据。
前方百步之外,一条深深的壕沟横亘,切断了山与河的联系。
再往向西,地势渐高,山岭起伏,如同阶梯般自北向南延伸,直至黄土岭附近。
这里,峰路山东北的石门山。
与往日不同,今日石门山上的清军兵力稀少,合计不到三千名甲兵。
当然,数千名杂役跟役在关键时刻也能充当战力。
从山巅俯瞰,只见东南平川上,明军旗帜林立,人马滚滚,几乎要将山与河之间的地带填满。
面对如此庞大的军力,即便是轻视明军战斗力的清军,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明朝的主力真的要攻取石门山了吗?
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,己方能守住这片山地吗?
……
在峰路山城之巅,皇太极紧握着千里镜。
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明朝大军。
那浩瀚如海的人潮,阵势连绵,自南向北,缓缓推进。
他特别留意到,在这庞大的军队后方,温越的旗帜若隐若现。
皇太极暗自揣测:“明军是否真的对石门山发起了进攻?”
但他发现,温越及其部众并未加入战斗,他们的部队依旧驻扎在营中。
他们是作为后备力量,还是单纯观战?
或许他们未参战的原因,是战场空间有限,无法容纳更多部队。
在皇太极沉思的同时,清国的众臣也紧张地关注着明军的动态。
这时,英额岱则放声大笑,向皇太极恭贺:“陛下高瞻远瞩,明军果然步入我军设下的陷阱。”
豪格更是钦佩地说道:“当初讨论火炮营的部署时,陛下力排众议,坚决不让明军牵着我们的鼻子走,如今看来,他们已中计。
“待青牙军抵达河边,想要运送重炮过河,绝非易事。
“而我军数百门火炮将从容布阵,届时万炮齐发,正在过河的青牙军定将遭受重创,为我大清除去此大患!”
面对眼前的局势,皇太极心中满是欣慰。
经过一番精心布局,终于初见成效,怎能不令他欣喜若狂?
他多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,面带笑意地说道:“我大清以骑射立国,应当发挥自身优势,击其软肋,固守山岭终究非长久之计,唯有在旷野中自由驰骋,方能制胜!”
山城上的清国众臣齐声高呼:“陛下圣明,臣等五体投地,敬佩不已!”
……
当清国君臣沉浸在自己计谋得逞的喜悦中时,明朝军队也因清军的中计而欢欣鼓舞。
在曹变蛟三将大军的后方,一座丘陵上,温越、洪承畴、张霖若、王恩宠,以及余镇的总兵们,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前方的局势。
张霖若紧握着千里镜,反复观察。
良久之后,他放声大笑:“平虏伯的计策果然高明,清军已落入我们的圈套!”
他身后几将也在附和。
不过,洪承畴却严肃道:“此计只能暂时迷惑建虏,待我军西进,清军很快就会醒悟,我们必须抓紧时间,时机稍纵即逝。”
此次明军的策略,是曹变蛟三人之军先期夺取石门山和小凌河西岸的河谷地带。
随后,大军摆出进军渡河的姿态,以吸引驻扎在锦州城下的清军主力的注意。
紧接着,众军又趁机西进,清军定会陷入短暂的混乱。
失去女儿河,对清军来说是无法忍受的。
必然会调派主力进行救援。
待清军主力离开后,曹变蛟等人即可趁机渡过小凌河,与锦州城内的守达筑等人会合。
从目前的情况看,清军的反应都在明军的预料之中。
就在前几天,牛苛、汤通等人的大营已经移至黄土岭东侧,营造出明军主力密集驻扎在石门山下的假象。
清军的判断失误,也在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