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来是服侍崇祯帝的内廷太监,两人聊得投机,前太监听说钱澄之与方以智相熟,于是发了一番感慨。

《清史稿·方以智传》记载道:“昔侍先皇,一日朝罢,上忽叹曰:‘求忠臣必于孝子!’某跪请故,上曰:‘有一讲官之父巡抚河南(指的应该是河南巡抚李仙风),坐失机问大罪。然饰容举止如常。不孝若此,能为忠乎?闻新进士方以智,父进大狱,日号泣,持疏求救,此亦人子也。

这段话的意思是:崇祯帝拿一个讲官(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)与方以智来对比,这个讲官的父亲在河南做巡抚,因罪问斩,那个讲官居然无动于衷,照样薰衣,服饰、神情、举止如同平常。崇祯帝感叹:“不孝若此,能为忠乎?”相比之下,方以智为救父亲,日日持血书哭泣申诉,“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!”崇祯帝因此得出一个结论:忠臣,一定要从孝子中来找。

方以智听这段转述时,距离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已有整整10年了,明朝早已覆亡,新朝已是顺治十一年。《清史稿·方以智传》中写道,听完此言之后,方以智匍匐在地,痛哭失声。

他一定是想到了崇祯帝的音容笑貌,想到了天崩地裂、衣冠沦丧的国仇家恨。

甲申之变,李自成攻破北京城,崇祯自尽,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,不愿离去,被抓住,并严刑拷打,“加刑毒,两髁骨见,不屈”,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,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,但却被南明小朝廷排挤,四处流浪,饥寒交迫,但始终不肯投降清朝。1650年,他在广西平乐被吴三桂的手下马蛟麟抓住,史载:“其帅欲降之,左置官服,右白刃,惟所择”,方以智毫不犹豫的走向了右边,表示自己绝不投降。

这么忠诚刚烈之人,连敌人都佩服,方以智被释放,当了和尚。

公元1671年,清康熙十年,方以智再次被捕,从江西押往广东时,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